發(fā)布時間:2014-06-25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對由于工作忙顧不上孩子的家長,班主任要主動抽空家訪,用自己的行為感化他們,向他們強調(diào)家庭教育的意義和責任,并利用家長會的機會,有意請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家長談認識和做法。對于那些對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長,班主任要及時將學生的點滴進步
論文摘要:對由于工作忙顧不上孩子的家長,班主任要主動抽空家訪,用自己的行為感化他們,向他們強調(diào)家庭教育的意義和責任,并利用家長會的機會,有意請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家長談認識和做法。對于那些對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長,班主任要及時將學生的點滴進步反映給家長,激發(fā)他們對孩子的信心。
引言
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從每個人出生就一直存在著。孩子在上學之前,主要接受家庭教育;到學齡期后,在學校接受教育,但是在此期間,往往會出現(xiàn)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分離的現(xiàn)象,或者是家長完全將孩子交給學校、交給班主任,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幾乎不了解,也沒有和班主任進行孩子教育方面的研究。一直一來人們都知道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責任,家庭教育也很關(guān)鍵,只有學校和家庭合力才能育人,班主任必須與家長互相溝通,尋求有效的解決學生問題的辦法。
班主任是學生、學校、家長三者溝通的橋梁,是溝通的紐帶。班主任的作用起著關(guān)鍵性的作用。班主任最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家長想要關(guān)心學生的學習等在學校的情況,但是學生自己是不會給父母展現(xiàn)自己的全部學校生活的,班主任要及時的把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告訴家長,特別是需要家長配合的,同時,也要給家長布置安排落實一些事情,要家校聯(lián)合,給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環(huán)境。班主任還應該積極與父母探討孩子的教育方法。
1班主任自身要樹立正確的溝通觀
應當從思想上重視交往,把家長視為自己教育活動的合作者,積極主動地建立與家長的聯(lián)系,以便于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學生,并與家長商討如何使孩子更好地成長。班主任應該明確,家長與自己價值觀的差異,但溝通不是為了消除差異,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差異,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學生接受過的教育,以及可能會形成的人格特點。班主任應當詳細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是否存在單親家庭,因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在不同缺少父愛或者是母愛的家庭教育中會形成與家庭完整的孩子不同的人格特點,他們非常敏感并且特別容易受傷,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要給予更多的細心和幫助。班主任要實現(xiàn)與家長有效的溝通,溝通的雙方必須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溝通機會,尊重彼此的觀點,樂于積極地接納對方,不論溝通對象的文化水平、社會地位和受教育程度,都應在為了學生的同一起點、同一平臺上進行溝通,交換意見,探索學生的教育方法。班主任與家長的每一次交流應及時做好記錄,以便于總結(jié)經(jīng)驗,最終上升為理論以指導自己今后的工作。
2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要有組織有計劃
班主任是專業(yè)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論、經(jīng)驗等方面往往比家長高出一籌,因此班主任應當在溝通活動和培育家長的溝通意識、消除溝通心理障礙方面發(fā)揮更多的主導性,創(chuàng)造溝通機會,開拓溝通渠道。例如,班主任每接手一個新班級,首先要做的是查閱學生檔案及有關(guān)家庭情況的材料,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長、家長姓名、職業(yè)、經(jīng)濟收入等基本情況。通過與學生的談話,進一步了解家長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等。了解學生家庭情況還應包括家庭成員間的關(guān)系及對學生的影響,了解學生家庭與鄰里的關(guān)系、環(huán)境特點及給學生帶來的影響,以便在同家長共同實施教育時揚長避短,班主任在開學之初應制訂出本學期家校交流計劃(包括時間、對象、形式、目的等)。
班主任還應特別細心的對于與每個每個家長的每次交流做好記錄,以便于總結(jié)經(jīng)驗,了解學生的身心、心理的變化。也可以通過及時的家校聯(lián)系確定對每個學術(shù)制定的與之相對應的教育計劃的可行性,并及時做好調(diào)整工作,為學生各方面的做好導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以及學習成績的進步,這些工作也有利于班主任自己工作的進行。家校聯(lián)系從這些方面來考慮是如此重要,在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
同時,家校溝通是門藝術(shù),做得好能事半功倍,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修養(yǎng)和價值觀迥異,家庭教育有明顯的不同和差別。家長由于價值觀的不同,對孩子的要求、期望不同,對學校的態(tài)度不同,對學校教育孩子的要求有差別以及他們對于這種家校溝通的支持度不一,還會對家校溝通的配合程度不同,這些就要求班主任對待不同類型的家長時必須講究不同的溝通藝術(shù)。
2.1對于素質(zhì)高、明事理的家長:一般如實向家長反映情況,主動請他們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處理意見,認真傾聽。這些家長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他們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xiàn)經(jīng)常比教師還要深入、細致、具體,班主任應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當然,班主任在聽取家長意見的同時還要具有自己的判斷力,要冷靜地分析。根據(jù)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制定和調(diào)整學生的培養(yǎng)計劃,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2.2對于溺愛護短的家長:要先肯定學生的長處,抓住他們身上的積極品質(zhì),那些溺愛型的家長更希望聽到的是班主任對自己孩子的肯定而不是批評。對此類家長,重在以理服人。班主任要把握好時機,對學生所犯錯誤抓住真憑實據(jù),讓家長心服口服地配合班主任做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時,批評學生時,盡量平靜自己的心情,也照顧家長的尊嚴,既解決實際問題,也使家長滿意。
2.3對于脾氣暴躁的家長:這樣的家長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對自己孩子的要求很高,學生一出現(xiàn)毛病,他們不分緣由就拳腳相向。棍棒教育是這類家庭家庭教育的典型特征。與這樣的家長溝通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謹慎行事。要以柔風細雨式的交談方式,讓家長知道:請他們到學校來并不是為了給孩子以懲罰,而是爭取家長的協(xié)助,共同幫助學生。對于這樣的家長一定要聲明:既不能打罵孩子,還要起到教育作用。
2.4對放任不管的家長:首先應認真分析家長放任的原因,以采取相應的方法對待。對由于工作忙顧不上孩子的家長,班主任要主動抽空家訪,用自己的行為感化他們,向他們強調(diào)家庭教育的意義和責任,并利用家長會的機會,有意請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家長談認識和做法。對于那些對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長,班主任要及時將學生的點滴進步反映給家長,激發(fā)他們對孩子的信心。對特殊家庭的家長,班主任更應注意方式方法,幫助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盡到自己的責任。
2.5對于家有學困生的家長,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對于學困生,我們不能只用成績來否定學生,要盡量發(fā)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在說到學生的優(yōu)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學生的缺點,要舒緩婉轉(zhuǎn),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教師交流,配合教師的工作。
家校聯(lián)系和溝通是教育教學種很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學校與家長的溝通,促進相互了解,加強配合,有效地整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力量,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的健康的發(fā)展。通過家校溝通,讓家長與學校共同分擔教育學生、乃至管理學校的責任,使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因素。現(xiàn)代社會中家長普遍工作繁忙,教師的業(yè)務負擔也日益加重,家長和教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受一些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家校聯(lián)系工作死板、被動,滯后,家長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班主任工作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及時全面的家校溝通便顯得至關(guān)重要。一種高效的家校教育模式有利于每個家長及時了解情況,有利于老師及時地把有關(guān)通知傳達到家長處、有利于家長與老師、家長于家長之間互相交流教育的方式、方法或經(jīng)驗.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組織者和領(lǐng)導者,同時也應該是各任課老師和家長們的協(xié)調(diào)者。
參考文獻
[1]芮秀軍主編.班主任家校聯(lián)系藝術(shù).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社,2010.09.
[2] 潘姬遠.淺談中學班主任的工作藝術(shù).東方青年(教師).2012.第3期.
[3] 周永強.班主任如何做好家校工作.中學生優(yōu)秀作文(教學).2011.第4期.